甚至未出户部,扣除三成的陋习,最先也是从第二代大庸帝王开始的!
不然,在封建王朝的上升期,没有皇帝与五军都督府的点头!哪个户部尚书敢这么大胆?不怕掉脑袋吗?前朝不是没发生过,一名中等将官,带兵血洗户部的事情!
诸般腾挪,才勉强把军费压低到了四千万两左右。
而贾蓉一开始,也被这些官方数字给忽悠了。
他最初的部队的月银,就是比照边兵与京营的月银,最低翻倍给的。毕竟他要练就的是精兵,后来他才知道,他给的是勋贵私兵的价格。
下边的人也以为贾蓉练的是私兵!所以,仅仅是贾蓉初出茅庐的失误,原本应该属于大庸的精兵,变成了贾蓉的私兵。
也幸亏这些私兵的战斗力不仅没让贾蓉失望。反倒是十分惊艳,所以,即便是不少人知道了贾蓉的花费,却没人觉得贾蓉亏了。
直到后来,贾蓉才明白自己差点当了冤大头。
当时,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。他才养了不到八千人,就要每年花几百万了!要是,都照着他这么养兵,即便是待遇减半!
拆了大庸朝也养不起那么多部队!
所以,二次练兵,贾蓉就不在练兵,而是练将。军费从几百万直接降到八十万。节省数百万!
而二次招兵的月银也变成了五两,不过却没有拖欠与折算福利。所以,这些新兵仍旧把自己当做了私兵!这也是吉省三万多私兵的成长始末!
按照广正帝与五军都督府的谋划,首先要裁撤的就是卫所兵。这是当初大庸太祖因为战事频繁,府兵损失过大,而设立的预备役兵种。
在大庸立国初期,确实起了大用,但是后来却荒废了,即便是有了战事,也没用到过卫所兵!
唯一有可能用到的就是贞康帝年轻时,当时,大庸四面都有威胁,而且紧靠府兵有些捉襟见肘,当时贞康帝想到了卫所兵。但是却发现,种了半个世纪的地,卫所兵已经完全变成了农民,根本打不了仗!
自那以后,卫所兵就被放弃了!
成为了勋贵与将门安置后人与来财的后路!这次广正帝先是去掉了勋贵们高层的实职。再来改革卫所,就没什么难度了。因为,底层的卫所军户也十分愿意改变身份。那样不仅可以摆脱名为士兵,实际却是佃户的尴尬局面。至于月银,一年也不过见上两三次罢了!
要不是瓦剌的突然出现,现在卫所的改革就已经差不多结束了!现在,瓦剌的问题算是解决了,可以腾出手继续对卫所下手了。这样每年差不多可以省下至少五六百万两。然后就是府兵,可以减少四分之一,这就不必花费太大的心思,上次与瓦剌的战争,损失的府兵差不多就有二十多万。各省调剂一下,少补充一些就是了!又可以节省五百多万。
至于,边兵与京营暂不大动。主要是淘汰老弱,补充青壮,据实造册,以及补充边兵空缺兵员。这样不仅减少了吃空饷,减少了消耗,而且也变相提高了边兵的战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