货币本该是国家专有制造的,可西汉初年,却有这么一种情况,国家允许民间私自铸币,把铸币权给了有能力制作的人,这就捅了马蜂窝了,自此,诸侯国各行其是,币制一度陷入混乱!
民间铸造的钱币被称为“荚钱”或“榆荚钱”,此钱按照规定应该重达三铢,但由于允许民间铸钱,钱铸的越轻对铸者就越有利,所以钱越铸越轻,有的甚至实际重量都不超过一铢。因为货币缺币少两,再加上汉初物资匮乏,商人便囤积居奇,致使物价暴涨。
后来实在是因为货币允许私铸太乱了,景帝晚年时(公元前144年),收回了中央铸币权。
但早成了习惯的事情,
改起来会容易么?
为了将铸币权牢牢的攥在手中,刘彻必须给出更大的努力。改革有关机构,或者说直接设立上林三官铸,提速币种的制作,设计出更精美更不易伪造的图样,让私铸者消耗比原币更大的成本,从而无利可图,只得罢手。
这一年入冬时,也就是登基第一年末,刘彻下达出第一道有关币制的诏令:悉禁郡国无铸钱,专令上林三官铸。钱机多,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,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,输其铜三官。
这绕开了很多弯路,乍一看得力,但仔细一想又缺了点东西,卫绾在事后给出了他的疑问:“上林三官铸币工艺不足够高超,民间屡禁不止怎么办?郡国私铸钱币废销又那里做的到彻彻底底?而且运铜入上林三官,又是否需要担心百姓不肯给?”
“卫丞相,其实你这三个问题,可以合归一处!”对于卫绾说的这些,刘彻很无奈,说得这么繁杂,其实就只要做到一点就行了!
脑子里全部是乱糟糟的治国条令,怎么走捷径他想不明白,卫绾不解道:“怎么说呢?陛下可能为臣解惑?”
“天下人逐的无非是那份利,若是无利可图,还要倒赔钱,谁愿意私铸钱币,连成本都换不回呢?”
抚上胡须,依旧想不明白该如何施为,卫绾从兜里掏出一枚三铢钱道:“这小小的钱币,陛下打算怎么做花样?”
“使之成色好,分量足,又难于磨成铜屑,双面刻上字样,达到使民之铸钱益少,计其费不能相当便差不多!”刘彻又掏出五铢钱,回答道。
这一番终是想法,其实刘彻也并无把握,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,制新币毕竟不是那么简单的活。
这时包桑想起自家祖先遗传的东西,也反应过来了,提议道:“臣曾听闻战国时刀币、环钱边缘会突起轮廓,用以保护币上的文字不致磨损,同时增加牢度。
这一边缘突起轮廓的铸造法也早有流传,陛下不妨用此法,使五铢钱大小得体,轻重适中。”
人们在无计可施时,便想从古人那里找到方法,对此刘彻本是不怎么认同,但现在一听,却听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法,哈哈笑道:“包桑你说的正好帮朕找来了改进方案,妙术妙术,朕得好好赏你!”
“包桑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啊!”卫绾也是由衷叹道。